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共同支持下,北京大学生物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邀请不同领域的杰出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并由研究生自主策划、主持、组织午餐交流会和新闻稿撰写。论坛旨在为师生搭建与前沿科研和国际学术出版界交流的平台,激发学术思维与科研热情。
2025年8月18日,受朱健教授和陈晓伟教授邀请,Cell Press《Molecular Cell》科学编辑 Dr. Heather A. Bisbee做客北京大学,于吕志和楼B101报告厅作题为 “Publishing from a Molecular Cell Perspective” 的公开学术报告,并与师生展开午餐交流。报告由陈晓伟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1.Cell Press 编辑视角下的科研发表

报告伊始,Bisbee博士简要回顾了个人的科研经历:她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美国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完成博士研究,聚焦蛋白稳态与去泛素化酶在转录、翻译和染色质动力学中的功能。Bisbee博士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介绍了科学期刊编辑在稿件评审与出版中的独特角色。她以《Molecular Cell》为例,深入讲解了编辑团队如何筛选稿件、决定送审范围以及在评估创新性与影响力时所关注的要点。她强调,清晰的科学故事、合理的逻辑结构以及突出的机制探索是论文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随后,Bisbee博士为大家分享了选择合适期刊的实用建议,指出研究者在投稿前应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读者群体和学术价值,并结合自身研究主题与期刊定位进行精准投递。她还对同行评议流程作了详细解读,提醒同学们在写作中应注重数据的完整性和呈现的逻辑性,从而提高稿件被接收的可能性。
2.从科研到编辑职业的跨越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Bisbee博士谈到作为科学编辑的职业体验。她指出,编辑的工作不仅是审阅稿件,还包括与作者沟通科学故事、协调评审过程、把握学术趋势。她坦言,科学编辑需要兼具科研背景与沟通能力,既要具备独立判断学术价值的敏锐度,又要乐于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讲述科学。
在随后举行的午餐交流会上,Bisbee博士与到场研究生进行了热烈互动。同学们不仅就如何更好地与期刊编辑沟通、如何规划科研成果的发表路径提出了问题,还对科学编辑的职业发展表达了浓厚兴趣。Bisbee博士逐一解答,并鼓励年轻科研人员在科研道路上勇于尝试,保持对科学写作和学术表达的热情。
嘉宾简介:
Dr. Heather A. Bisbee,Cell Press《Molecular
Cell》科学编辑。曾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并于美国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涵盖蛋白稳态、转录调控与染色质动力学。博士后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分子机制研究经验,2022年加入《Molecular Cell》编辑团队。她关注于蛋白质稳态、细胞死亡、代谢、免疫学与癌症等方向,热衷于帮助科研人员讲述科学故事,并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