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题目:中国温带山地森林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格局,动态变化及影响机制
报告人: 李晟
威斯康辛大学 (麦迪逊校区),森林与野生动物生态学系
时间:2014年2月20日(周四)上午10:00-11:00 AM
地点:金光生命科学大楼311室
生物多样性研究是宏观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之一。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格局、动态与驱动机制,是应对与解决当前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基础。本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温带、亚热带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以下3个问题:1) 森林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格局如何?2) 在不同尺度上,动物群落结构与格局的动态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驱动机制是什么?3) 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2002年至今,我们使用红外相机、GPS追踪、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秦岭、岷山、邛崃山等研究区域内系统采集了野生动物分布数据10万余条。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评估了区域内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动物物种与群落的分布模式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影响,其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是显著的正向影响因素;影响动物分布模式的机制与空间尺度有关,在局域与区域尺度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各异。大中型野生动物群落可以作为评估人为活动影响程度和保护成效的指示类群,因而我们开发出基于红外相机调查技术的实用性调查规程、方法与监测指标,推广到陕西、四川、云南30多个自然保护区,倡导并实践在自然保护区网络内建立起标准化的野生动物监测体系。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