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生科百年 内网 新内网

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生命科学学院11人获得北京大学2025年第一批(总第19批)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

日期: 2025-04-23

日前,北京大学2025年第1批(总第19批)博雅博士后项目(简称“博雅”)评审结果揭晓,北京大学共有230人获得博雅博士后资助,其中理工科组158人,人文社科组72人。我院拟进站博士后简繁冲等11人获得该项目资助。

博雅博士后项目获得者简介:


简繁冲

简繁冲,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于高通量深度突变扫描技术探索病毒体液免疫响应与进化规律,相关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5篇Nature(其中1篇排名第一),总被引4000余次,曾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博士后期间拟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疫苗与抗体设计工作。

刘璞

刘璞,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雌雄相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一作一)发表于Cell。博士后期间拟进行授粉过程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

李金虎

李金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肿瘤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Cell(一作二)及NSR(一作一)期刊。曾获国家奖学金、青托博士生专项计划等荣誉。博士后期间拟围绕癌症精准治疗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魏金伟

魏金伟,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微生物所,现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全职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互作,相关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发表在Cell,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等期刊。二站博士后期间拟开展根系微生物组与植物良性互作的相关研究。

陈晓宇

陈晓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利用环境DNA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期刊,曾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博士后期间拟利用环境DNA研究生物多样性分布模式和环境影响因素。

陈玉洁

陈玉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开发并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解析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Science(一作二),曾获“国家奖学金”“学术创新奖”等荣誉。博士后期间拟围绕细胞类型特异性调控元件解析深入研究。

邹恭鲁

邹恭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主要从事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机制研究,相关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一作一)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博士后期间将继续研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与相关抑制剂的研发。

杨稼琳

杨稼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稻的抗病毒免疫,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一作二)发表于Nature期刊,曾获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博士后期间拟围绕植物激素进行研究。

李其昀

李其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雌雄相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Science(一作五)和Molecular Plant(一作二)。博士后期间拟开展植物有性生殖机制及其应用方向的研究。

李江

李江,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主要从事植物细胞内囊泡运输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杂志。博士后期间拟进行植物感知响应机械压力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

郭亚鹤

郭亚鹤,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职博士后。主要从事植物干细胞属性维持的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等期刊。二站博士后期间拟开展植物干细胞命运决定与细胞分裂关系的研究。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

为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根据《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北京大学于2016年启动博雅博士后项目。“博雅博士后项目”主要结合国家、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前沿领域、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需要来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北京大学支持鼓励具有优秀科研学术潜力的个人通过申请本项目资助来校从事自由探索型的科研学术研究。截至目前,我院共有154位博士后获得“博雅”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