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内网

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生命科学学院9人获得北京大学第15批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

日期: 2023-05-23

日前,北京大学2023年第1批(总第15批)博雅博士后项目(简称“博雅”)评审结果揭晓,北京大学共有184人获得博雅博士后资助,其中理工科组129人,人文社科组55人。我院拟进站博士后孙含笑等9人获得该项目资助。

博雅博士后项目获得者简介:

孙含笑

孙含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TN项目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表观转录组学修饰,开发多种RNA修饰检测技术,揭示RNA修饰生物学功能与机制,相关工作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博士后研究方向为RNA修饰的检测与应用。

吕学晖

吕学晖,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毕业生。在博士阶段,与合作者一起揭示了一种由DGCR8的选择性转录调控的miRNA剂量调控机制,相关论文以共同一作身份发表于Nature。博士后期间拟开展小鼠与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转变方面的研究。

王 欢

王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研究方向为开发荧光探针检测大脑中神经肽等递质的动态变化,相关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和PNAS,博士后期间拟开展新型神经肽动态成像方向的研究。

秦文其

秦文其,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热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和植物细胞壁的合成,相关成果分别以共同一作身份发表于Molecular Plant、以一作身份发表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博士后期间拟研究受精作用启动胚乳、胚胎、种子和果实发育的分子机制。

石 强

石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站博士后,博士期间利用单细胞组学技术研究免疫细胞的发育问题,相关成果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和Cell Research等期刊,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和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等荣誉奖励。博士后期间拟从事肿瘤免疫研究。

陈 控

陈控,2021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现任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潍坊)副研究员职务,研究方向为低氧在种子出土过程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解析。目前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两篇。曾获2016年和2021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标兵。

林思远

林思远,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主要研究生命体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发育进程协调脂质代谢水平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Molecular Cell。博士后期间将继续探索发育进程与脂滴动态之间的耦合机制。

李雪霖

李雪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博士生期间以果蝇联想学习作为范式,揭示了五羟色胺双向调节联想学习时间窗口的神经环路机制,相关工作于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发表于Neuron。博士后期间将探索五羟色胺调节时间窗口在小鼠中的保守性。

耿海洋

耿海洋,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博士毕业生。博士期间,主要工作是在蜜蜂中建立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并开发了多种动物行为检测设备来研究蜜蜂的认知行为,相关成果以一作和共同一作的身份发表于Communications Biology,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等期刊。博士后期间拟开展乌贼生物钟机制的研究。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

为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根据《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北京大学于2016年启动博雅博士后项目。“博雅博士后项目”主要结合国家、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前沿领域、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需要来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北京大学支持鼓励具有优秀科研学术潜力的个人通过申请本项目资助来校从事自由探索型的科研学术研究。截至目前,我院共有112位博士后获得“博雅”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