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2020年1月5日,“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本届论坛共有10位生物交叉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作报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4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800名师生报名参会。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吉雅晴介绍了本次论坛筹办情况,对演讲嘉宾和与会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
首场报告由山东大学副校长陈子江院士主讲。陈子江老师指出生殖医学研究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诊治生殖障碍性疾病,治疗不孕不育;二是防治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她讲述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团队的部分科研成果,并介绍了其团队在生殖医学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陈老师认为,未来在大数据时代医学模式下,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的引入、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和临床科研方法等将给生殖医学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院士作了题为“分子医学助力健康中国”的报告。谭蔚泓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分子探针:核酸适体,它是由DNA/RNA单链构成的特异性识别与疾病紧密相关的靶标的核酸分子。其课题组首创了以完整细胞为筛选靶标的核酸适体细胞筛选方法,并得到了300多个针对多种疾病的核酸适体探针,并讨论了核酸适体在机理研究、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制药等领域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雷富民研究员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讲起,结合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的高海拔环境、地质事件、环境演变的研究进展,通过多个鸟类物种的表型特征、演化模式、遗传基础的相互对比,解析了鸟类对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进化过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严超赣研究员向大家分享了“抑郁症脑影像学”的相关研究。严超赣研究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这种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抑郁症。通过大数据合作模式,严超赣课题组发现了默认网络内功能连接在抑郁症患者中降低,并发现这种趋势与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有关,并在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成为抑郁症诊断治疗评估的客观指标。
清华大学的颉伟教授主要研究重点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观遗传重编程”方面,他从“返老还童”引入,提出在哺乳动物胚胎发生早期会进行表观遗传重编程,破译这些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对探究生命如何真正开始至关重要。颉老师的团队通过开发一套超灵敏的染色质分析技术,揭示了染色质在母细胞向受精卵转化和受精卵基因组激活过程中的高度动态和非典型的调控。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围绕“人的免疫系统是怎么演化来的”展开了讨论。在人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领域,徐安龙团队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了在脊椎动物出现之前有一个“天然免疫大爆发”现象;二是揭示了适应性免疫的关键分子和细胞起源,阐明适应性免疫起源于无脊椎动物文昌鱼,发现了完整功能的 RAG 转座子,并证明该转座子具有免疫球蛋白(抗体或T细胞受体)重排激活酶活性,并从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角度揭示其如何进化到人的RAG重排酶。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主任张泽民研究员作了题为“单细胞组学在肿瘤免疫中的应用”的报告。张教授以自己和团队对肝癌、肺癌等癌种的研究经历为线索,介绍了T细胞种类研究从预期的3大类到肝癌研究中的至少11类再到肺癌研究中的20类的进展及衍生问题和思考,指出是区域性特征和肿瘤特征共同造成了这些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对预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等产生影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储成才研究员的报告题为“植物资源高效利用分子基础解析”,在如何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储老师的研究团队通过不断回交,将籼稻中利用氮肥的NRT1.1B基因转入粳稻中,新品种的粳稻N肥使用量下降一半而产量不变;并进一步研究出NRT1.1B相关氮、磷吸收分子机制。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的周专教授分享了题为“单个神经囊泡分泌:量子化还是亚量子化?”的报告,旨在探究神经递质的最小单位。周老师课题组联合两个微电极同时记录致密核心小泡(dense-core vesicle,DCV)中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和ATP的共释放,结果表明神经元中的快速突触传递是通过量子释放来实现的,而不需要传递基质的结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向华研究员就I型CRISPR-Cas系统精妙的抗病毒适应策略问题,展开了详细的报告。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发源于微生物,该项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科学研究范式。向老师介绍了其课题组的主要研究系统——I-B型系统,并讲述了CRISPR适应过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最后分析了CRISPR系统与 TA系统的生存决策问题,
各生物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不同学科与生命科学融合的成果与进展,与会人员积极提问,与嘉宾们就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秉承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学术精神,借助科学前沿交叉、融合创新之时代形势,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持续为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师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加强各领域间的联络。通过高端对话,思维碰撞,实现不同领域方法的借鉴和思想的互相启发,共同解决生命科学顶尖难题。
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得到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指导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