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10月28日晚,本学年第一期博雅文化沙龙“学术弟子规——大牛教你走好科研路”在北京大学金光生命科学楼邓祐才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和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大讲席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院士吴虹教授,北大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兼副会长张平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委员郑晓峰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谢灿研究员出席活动。四位嘉宾从自身经历出发,围绕着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摒弃学术不端行为的核心话题,分享自己在学术规范方面的故事和经验,引导研究生走好科研的道路。
首先,嘉宾们就学术道德规范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吴虹认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做到“第一,不能说谎;第二,不能造假;第三,不能抄袭;第四,不能一文多投。同时也不能帮助他人进行学术不端行为”。吴虹表示,学术不端是科研工作者不能触碰的红线,“科研诚信事关职业生涯的发展,在道德底线上,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吴虹还谈到,我国应从科研诚信制度的建设、教育机制的建立、诚信的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出发,让政治机构、学术团体、大学和媒体等共同参与,进一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张平从法律和道德双重角度阐述了考察学术不端和规范学术研究的问题。“学术不端不是一个明显违反法律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知识产权法没有直接的条文约束学术造假行为;而根据著作权法,一稿多投不一定违法。但是,“不论是违反法律的,还是违反道德的,这都是一个诚信问题”。她告诫同学们,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道德规范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张平还对北大硕博论文引注的规范和抄袭的界定作了具体说明,并告诫同学们学术规范要从日常的科研做起。
最后,谢灿对科研合作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合作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一旦有合作关系的建立应该是完全开放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做下去。”对科研合作中是否需要协议,谢灿认为,中国科研没有这样的传统和规范,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甚至社交软件来相互约定,科研合作更多的是通过道德来约束。科研中的剽窃行为不仅是对学术规范的违背,也是对自己的“糟蹋”。
嘉宾分享环节前,校研究生会副主席杨珏致辞。他介绍说,博雅文化沙龙是北大研究生会创办的品牌活动,致力于邀请来自政、商、军、文、体等各界精英,与北大及北京其他高校同学一起,以平等、有度、包容、自由的精神讨论社会热点议题和文化现象。
(生科学工办)